星期一, 2月 05, 2007

圖解哲學讀後感

圖解哲學以淺顯的說明,生動的圖案介紹古今中外的哲學家的中心思想,使讀者能容易的了解各家的學說主張,對哲學這門學科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哲學是很有趣的一門學問,在現今一切講求證據與精確的科學時代,很多哲學的理論基礎並沒有確實的證據去證明,只是思想或生活經驗上的推論,甚至哲學家之間的理論原點還是互相衝突的,這或許也是哲學的特色之ㄧ。在蘇格拉底的「助產術」中透漏智慧是經過自己的深切反省所得,助產士只是幫忙接生而已。由此或許可以說哲學的學說也僅是哲學家的生活觀或處事的態度方法,經由一個系統的整理而產生的結果。

隨著時代的變遷,每各時期哲學家所表現的哲學思想亦有所不同。早期的哲學家主要是在探索生命的本源,試圖超脫神話與迷信,以理性的思考世界的真相。如泰利斯認為萬物的本源是「水」、阿納克希美尼的「氣」、赫拉克立圖斯的「火」與阿納希曼德的「無限定者」等等,雖然這些學說多少也有點神話色彩,但也開始脫離「造物者」這種完全虛無的神話,而以物質的方式表現事物的起源。促使後代科學對構成物質基本元素的研究,從而發現了分子、原子、電子等等構成物質的元素,並加以應用且深入研究,而有今日輝煌的科學成果。近日最熱門的奈米科技便是源於對最小物質元素的探索。

中世紀時期,宗教與政治的相互干擾與作用,誕生了「教父哲學」與「經院哲學」。由於政治力的介入,這時期的言論主要在於教義與神是否存在的探索,以奧古斯丁與多瑪斯為主要代表人物。多瑪斯提出的「自然法」認為在人性中存在著上帝所制定的自然法,使人有保全生命、趨善避惡、探索真理與維持生命的行為,對日後法政哲學影響深遠。

在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論點後,哲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近代的哲學家不但以理性檢驗上帝,也以理性思考世界和自己,企圖消除一切反理性、非理性之物。以理性對自然、社會、人類、道德、心靈做出合理的控制與安排。許多的學科在這個時候也有傑出的成就,因而脫離的廣義的哲學自成另一門科目。科學的進步,工業革命造成了社會經濟急速的發展,卻也造成的貧富極端不均的社會亂象,對共產國家影響深遠的馬克思共產主義因此而生。當代的哲學因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悲觀和疑慮的氣氛充滿西方社會,存在主義應運而生,將哲學的焦點轉回到人的身上,對人的存在處境多所反省。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從存在主義和生物學、社會學、政治學的觀點,全面思考女性議題,對女性運動影響極大。

哲學是源於西方的學問,在其他的文化之中不一定能找到完全相同的思想,但每各不同的社會文化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也擁有其特有的哲學思想,不應因為不同而否定它的存在與價值。自春秋戰國起,因社會的動盪,許多原本王室的學者流落到民間,使平民百姓開始有學習的機會,進而百家爭鳴。此時,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的萌芽期,也是中國哲學的黃金時代。影響較大的有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等。先秦時期,天下一統,為方便治理天下,實行焚書坑儒的政策,使許多學術流派因此亡佚,是中國史上第一次學術上的黑暗時期。漢武帝之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經典作為國家拔擢人才的依據,奠定儒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但此時的儒學已然融合了先秦時部分學說的思想,不再是最原始的儒學面貌,其他的流派也因此而逐漸消逝。東漢末期,戰亂頻繁,佛教在此時傳入中國,與由道家轉變的道教,提供當時生活困苦的人們一個精神上的慰藉,融入了中國文化之中。唐朝統一中原後,採用民族融合的政策,造就的一個兼容並蓄、色彩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天人關係一直是中國思想的中心,在啟蒙時期,周王室衰微,社會亂象已現,當時主要都是以治國為主的政治思想,也影響中國五千來來的生活。儒家講求「中庸」,以「仁」為中心思想,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切從自己做起,強調自我的精進,成就完美的道德人格,人人如此則天下得治。道家則認為「道法自然」,凡事不要過度,柔弱不爭,謙退質樸,這樣就不會走向極端。主張「無為而治」,以不擾民為要,休養生息,天下自然平和。法家思想主張富國強兵,重刑慎賞,公正無私,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沒有階級之分,法之賞罰一視同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高壓的政策達到治理的效果。雖然因秦之暴政,使法家思想為世人所不喜,但其治國理念確有可取之處,故後代許多帝王都是以「陽儒陰法」治理國政。

看完全書,最大的感觸在於第一篇的「哲學有什麼用」。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一直在不斷的學習增加自己的經驗,一直在與週遭的環境互動,將所學的東西應用在生活之上,也從中吸取經驗。以小王子的例子套用到自我本身的情況,從幼稚園念到大學甚至於未來的研究所,有哪些知識是真的有用?有哪些是不需要去學習的?既然不需要當初又為什麼要去學?有哪些是必須但卻沒有學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或許還年輕,經驗還不夠,所以沒有答案。或許這正是學習的目標,而目前正在學習所以沒有答案。誠如書中所言,問題並不是在於哲學有沒有用,而是在於人對自我的決定,這個決定才是決定所學的東西有沒有用的關鍵。人生的道路總是在有意與無意的決定中,消失在已知卻又茫然的終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