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9, 2007

網路的發展

網際網路的發展,早期是為了因應冷戰時期所規劃的軍事計畫。冷戰結束後,轉為學術的應用,接著再慢慢的擴展到全球各地。在經歷過一場網路經濟泡沫化之後,電子商務正朝向一個和以往不同的角度發展,最近也有一點要恢復之前榮景的跡象。最早期的網際網路是經由數據機撥接,因為頻寬有限,所以當時是以BBS、NEWS及文字類型的WWW為主,為的是快速的交換資訊,快速的下載及瀏覽網頁。接著xDSL及CABLE技術的出現,頻寬的問題有了重大的突破,造就網路經濟第一次的榮景。看好網路上龐大的潛在客戶,虛擬商店與相關的技術得到一個爆炸性的成長,也創造了許多新興的行業與商機,如YAHOO、奇摩與蕃薯藤等皆是這個時期竄起且當紅的公司。但因人們尚未能接受這種虛擬環境的消費行為與當時網路設備、頻寬等等的經營成本偏高,於是造成網路經濟的泡沫化。
這時期雖然沒有將經濟規模延續下去,但也有成功的案例與遺留一些技術、概念值得我們探討。一、大部分網站都是屬於B2C企業對個人的架構,企業架站的目的是吸引網路上的客戶,但因後來競爭過於激烈,且成效不如預期,導致許多公司因此慘淡收場,是造成泡沫化的主因之一。二、互動式網頁與多媒體網站興起。因頻寬提昇,使網路上可以傳輸的資料量提高,網站為吸引使用者的瀏覽,開始提供生動的影音效果並使用互動式的網頁,讓使用者可以快速方便的獲取資料。三、跨平台設計開始流行。JAVA、PHP等程式語言的出現,就是要讓全球的人不管是用哪一種作業系統、哪一種瀏覽器都可以順利的瀏覽網頁。JAVA更因跨平台的特性,在許多微電腦控制的家電裡都可以看到他的蹤跡。
科技的進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前屬於有錢人才能擁有的手機,現在有些小學生身上都可以看到,一個人擁有多隻手機幾乎成了常態。上網費與電腦的降價,使上網普及率大增,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可以用寬頻上網。網路經濟結構由B2C轉向C2C的個人對個人發展,這可由YAHOO與eBay的拍賣所得可見一斑。網路應用也趨向多元化與個人化,YAHOO與MSN推出WEB2.0可個人化設定的首頁,個人部落格的人氣也節節上升,最著名的莫過於無名小站。由以前提供資料的「推」的方式轉為使用者提供資料的「拉」的方式經營。MSN、SKYPE、VoiceIP與視訊會議等網路應用也不斷衝擊著傳統行業與企業的經營型態。以前必須花時間、交通費才能進行跨區甚至於跨國的會議,現在只要有網路就一切搞定,時間約好坐在電腦前面就可以開會,大幅的提升企業效率與降低經營成本。
網路的發展充滿無限的可能,當創意被大眾所接受時便可一夜成名,一夕致富,如知名作家:痞子蔡、九把刀等都是靠網路成名的典型範例。網路拍賣也造就許多網路賣家開店的老闆夢;線上音樂、影片為低迷的唱片業提供一線生機;網路寫作給小作家一個成名的機會,但網路經濟是否就此一帆風順穩定的發展,還是再一次面臨泡沫化的危機,這點應該沒有人可以給肯定的答案,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一定還會持續的發展與壯大。

沒有留言: